李家平教授团队在GUT杂志发表肝癌新抗原抗肿瘤免疫机制新成果

2020-12-03

    近日,我院李家平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High affinity neoantigens correlate with better prognosis and trigger potent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ctivity by activating CD39+CD8+ T cells”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UT(IF=19.819,JCR一区)在线发表。第一作者为我院博士后刘婷、2018级博士生谈济州和中山大学医学院吴敏昊教授,通讯作者为我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李家平教授。
    该研究对临床样本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新抗原(neoantigen)相比,高亲和力新抗原(HAN)的值与OS呈现更好的正相关性,并与CD39+CD8+ T细胞的比例有关,提示HAN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课题组首先分离培养了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与肝癌类器官,通过类器官杀伤实验证实了HAN-high组中CD39+CD8+ TILs的肿瘤杀伤能力显著强于HAN-low组,并鉴定了CD39+CD8+ TILs为一群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课题组还发现HAN-high组患者中抗肿瘤抗原肽的数量明显多于HAN-low组,提示HAN-high组患者中存在更多能够激活CD39+CD8+ TILs的HAN,以此调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从而达到更好的预后,此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筛选出PD-1治疗的最佳获益人群,减少临床过度治疗。
    李家平教授表示,此研究还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基于TILs和人肝癌类器管模型的个性化新抗原筛选系统,并通过该系统揭示了HAN通过激活CD39+CD8+ T细胞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为后续新抗原疫苗及TCR-T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肝细胞癌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2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资助。通讯作者我院李家平教授长期致力于肝癌介入与免疫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17年被授予“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第四届亚洲肿瘤消融大会(ACTA)杰出学术成就奖,2018年荣获“中国介入新锐奖”、“岭南名医” ,2019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2020年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肿瘤介入科)

 

    文章链接: http://gut.bmj.com/cgi/content/full/gutjnl-2020-322196
http://gut.bmj.com/cgi/content/full/gutjnl-2020-322196?ijkey=BzeDBe9xsDPR221&keytype=ref